翻譯錯誤常被視為一種失敗的譯文,避之惟恐不及的弊病,但這類對於毛病的認知過於偏狹翻譯翻譯一本書每每動輒十幾萬字,在這麼一大片字海傍邊要顯現完善無瑕的譯文幾近強人所難,何況何謂完美譯文更是言人人殊,缺少共同標準翻譯所謂「瑕不掩瑜」,只有小部分翻譯毛病其實不會粉飾勾消整體譯作的貢獻和價值,我們應可接受。乃至真實的狀態是「瑜皆有瑕」,再怎麼標致的美玉,一旦放在顯微鏡下檢視,都難免多少有些瑕疵,端看我們用什麼心態來看待它們。具有一本譯作,我們當然希望它的瑕疵愈少愈好,但即使是名家大筆的譯作,如果要吹毛求疵,也包管必然都找獲得翻譯是以我們毋寧相信只有「瑕疵較少的譯文」,而沒有「完善無瑕的譯文」翻譯
廖柏森
博客來網址: http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724119
翻譯毛病的主要性在於得以窺知譯者翻譯時的認知思慮進程。一般而言,此種內在心理操作過程,無法從譯者外在行為觀察得知,必需經過浏覽其譯作,特別是透過原文與譯文的具體比較分析,才可探知譯者如何在腦中思考轉換兩種文字的程序。乃至誇大一點說,我們就好像進入譯者的腦殼,經歷他們翻譯時的所思所感。而經過雙語對照剖析所發現的翻譯毛病就是種具體證據,呈現譯者思慮理解或利用技能進程的哪個環節出了差錯。我們可以憑據這些錯誤來理解譯者如何犯錯?為何犯錯?進而對比本身進修翻譯的曆程,提示本身還需加強之處。因此辨析翻譯錯誤在進修翻譯過程中飾演相當主要的腳色。
除我們對待翻譯錯誤不妨採取較為寬容的立場外,其實從學習的角度來看,出錯是習得翻譯技術的必顛末程和必備手段。想要學好翻譯,除勤於浏覽和練習以外,從別人和本身的錯誤中檢討進修,也不失為一條捷徑。
引用自: http://blog.udn.com/trjason/70301781有關各國語文翻譯公證的問題歡迎諮詢華碩翻譯公司02-23690932